蜥蜴会脱皮吗?
是的。动物界最大的类群就是节肢动物,它们通过脱掉旧皮(旧外骨骼)来达到自身成长的需要。像人类这样的有鳞类动物,以及昆虫等节肢动物,它们的体被都由角质层构成,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伸展而伸展。当鳞片和角质层生长到一定尺寸时,它们的细胞分裂产生的张力会将外层的旧表皮崩裂,形成脱皮(蜕皮,ecdysis)现象。
实际上许多的脊椎动物都会脱皮,不仅仅是蛇类,很多有鳞目动物都会脱皮,蜥蜴(包括已灭绝的“翼龙”)、乌龟、鳖、鳄鱼等都能脱皮。比如蜥蜴就因为体型大小不一,其脱皮方式也有所不同:体型较大的鬣蜥类脱皮较为集中,通常是脱掉较大块的皮肤,而大多数小型蜥蜴则是分批脱皮,因此,通常只能见到一些零星碎屑,脱皮并不显著。龟鳖类的脱皮现象则不是非常突出,因为甲壳生长缓慢且不如皮肤柔软,所以,脱皮现象多集中在头部、四肢和尾部。对于这些大型有鳞类爬行动物来说,脱皮也是在脱掉积累的污物,使新暴露的表面更为清洁。
蛇类的脱皮显得尤为突出,这是由其身体特殊构造决定的。首先,相对于身体而言,蛇的皮肤要大得多,如果它像蜥蜴一样爬来爬去,那么,脱皮现象就会像小型壁虎一样,被分散在每一次的脱皮中,这样脱掉的皮非常小,人们就难以察觉了。
其次,蛇的身体构造决定了它不像蜥蜴那样,在脱皮过程中能够使用各种坚硬的部件如四肢、尾、头、甲壳、尾巴等来协助撕掉外皮。因为没有这些附属结构,使蛇类不得不将脱皮过程全部集中多次的脱皮而一次性完成,这就造成了人们看到的奇怪现象——整个身体外膜一次性撕掉。其实,其脱皮过程也和蜥蜴一样,只是更为集中而已。
对于动物来说,脱皮、蜕皮是必然发生的生理事件,一方面使它们的皮肤得到更新,另一方面也使身体(尤其是有甲壳的动物)得到生长、发育。蜕皮的直接诱因可能是神经垂体分泌的蜕皮激素,这种激素可以降解甲壳动物旧角质层中邻近细胞之间的蛋白质连接,促进外皮被撕掉。因此,蜕皮可能是由神经系统和激素系统决定的内源作用。但是,动物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因子,如食物、病原生物、光照、温度等也有诱发和催促动物加快脱皮的作用,比如,蛇在刚进食后是不轻易脱皮的,而光照和温度等有利于生物新陈代谢的条件会加快蜕皮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