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猫什么时候到中国打?

伏临珑伏临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有资料表明,早在商周时期,猫就被中国人饲养了。但是,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养猫历史,却是从汉朝开始的。在中国,有关猫的最早记载,出自刘安(公元前139年—公元前192年)修编的《尔雅》:“狸,状如虎,而黑白驳,尾长,腰上厚而腹下虚,腹毛如丝,有黑色斑文,作狸羹食之”;“狌子,如狸,文身益尾,食鼠,亦食鱼”。这段文字的意思是,狸(猫),长得就像老虎,但全身黑白色混杂,尾巴很长,腰身比较粗壮,而肚子却比较瘦小,肚子上的皮毛像丝一样柔润光滑,且有黑色的斑纹,用狸肉作羹汤饮用。还有一种野兽叫做“狌子”,长得也像狸书,但同时还在身上彩绘花纹,并且突出尾巴,这显然是后世饲养家猫的一种早先形态。晋代郭璞(公元282年—公元345年)的《尔雅注》中说:“今蜀人谓之豹猫,好捕鼠,及捕之曼至,则无鼠亦死。”

从这段记载推断,至少在东晋时期(公元317年—公元419年),家猫就开始在四川一带饲养了。另外,清代马骕(公元1659年—公元1728年)的《绎史》中也有“周时养狸虎”的记载,这说明至少在公元前11世纪家养猫就出现了。

为什么猫在中国没有在欧亚大陆上常见呢?有人从宗教上找原因,他们认为早期基督教禁止食肉,猫自然而然就成了食肉动物;还有人从生活习惯上找原因,认为中国农民更习惯于老鼠屎,而对猫屎味非常反感。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因为猫和鼠是截然不同的两类动物。猫是夜视动物,老鼠是昼伏夜出动物,猫生活在阳台和房顶上,老鼠生活在地洞和草丛中。正因为有这些差别,使得猫和鼠的斗争在所难免,同时也使得猫和人类的关系出现了不协调矛盾。

猫什么时候成为中国人的家庭中的一员呢?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因为中国最初的家庭观念和现在不同,中国最初的“家”,含义和现在不同。按照汉译文《何尔雅》的解释:“国谓之中夏,都谓之诸夏,家谓之别,邦谓之诸国。”那么,最早中国的“家”指的是分支,即类似今天的诸侯国。所以“四家”(指:大夫、君主、二世、田氏)、八目(指:诗书、礼乐、春秋、众寡、贵贱、善恶、喜怒、忧乐)、六府(指:言、望、闻、问、视、听)、五志(指:喜怒、好恶、怨恨、忧愁、悲思)等等,都不能称作“家”,因为它只能代表中国的一个分支。所以,中国古代才有“封邦建国”、“尊王攘夷”等论述,因为“家”还没有最终成为国人的家族称谓。

据先秦典籍《周礼》记载,西周时有“六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介官、典官。其中,“六官”之首为吏,春秋时又称“六卿”。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国家概念”:一官掌治,二官制法,三官监禁,四官管钱,五官管军事,六官掌管礼乐制度与文化。一直到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郡守才作为国家地方的最高行政官员,汉宣王才在郡守之上增设“牧”的行政官职。所以,古人在周代(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时还没有“国家”概念,也就没有“家”的概念。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