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怎么就得了糖尿病?
关于狗的糖尿病,可能大家感兴趣的是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宠物会得这个病,二是既然能得这个病,是不是就说明动物也具有得人类糖尿病的风险。 关于第一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遗传加上后天的生活习惯导致的。 首先来说遗传,在实验犬中发现了胰岛素基因的多型性,也就是说部分犬只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较低,也就是相对更容易发生糖代谢障碍,当然这个是基因水平的原因,与品种没有关系;
其次再说后天的问题,目前普遍认为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发生的中心环节(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或者机体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造成血糖升高的现象),而长期的营养不良、食物单一、应激状态(比如受惊、环境温度突然改变等)都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此外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例如患有肾病、肝脏疾病等的犬常用到此类药物进行治疗)也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原因都是‘有可能’导致宠物糖尿病,但是并不是意味着一定会得糖尿病。
关于第二个问题,应该说任何生物都会存在患某些人类疾病的潜在风险,只是概率不同而已。以猫鼠为例,研究发现30%左右的雄性老鼠胰腺具备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并且可以观察到胰岛素阳性细胞(说明有胰岛素合成能力),然而临床上却未发现1例自发的糖尿病病例。相反,在60%左右雌性老鼠身上未发现胰岛素阳性细胞,但是却有糖尿病的自发病例出现。这表明虽然雌性老鼠不具备胰岛素合成的细胞学基础,然而通过其他机制,使胰岛细胞能够接触到足够的胰岛素原料,同样可以合成和释放胰岛素,因此同样存在着得糖尿病的风险。 这其实也提示了我们,人和动物的生理功能是有差别的,即使同样是‘糖尿病人’,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对药物的敏感性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用人的药理作用来直接推断动物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