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了大便才有小便?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我也很感兴趣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说一下,人体内脏器官中是没有“膀胱”这个器官的(动物界也是)。人体的小便(以及大肠中的粪便)都是从消化道排出的。(虽然通过肾小球滤过了尿液,但那是生理过滤,不是真正的过滤清除作用。)
人的消化道和呼吸道一样,是上通咽喉,下达小肠的管状结构(其实还有弯曲和括约肌等结构,但基本可以这么认为)。在消化道的内表面会覆盖一层薄薄的粘膜,这层粘膜会不断地更新代谢。那些没有消化的食物残渣随着食道(食管)的蠕动进入肠道后,被各种菌类分解成小块,然后被微生物利用,这个过程会产生一些气体,这些气体经过胃肠道的括约肌(类似于水龙头开关的肌肉组织)由口或肛门排出;一部分水和水溶性物质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在肝脏中被处理过后,再由血液带到全身各处。这一部分主要是消化液的分泌功能,即所谓的外分泌。
而所谓的泌尿系统,主要包括了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它们的主要功能是重新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从而产生尿液,也就是无机盐和水的重吸收过程。而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代谢废物通过毛细血管输入到上述的消化道内,最终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人吃下去的食物先经过消化系统代谢变成半固态或者液态的物质,这些物质再通过泌尿系统代谢变成尿液,而在泌尿系统中最后形成的尿液经过肾脏的重吸收作用,把其中的营养物质如钠钾钙等各种矿物质离子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供给机体使用。而剩余的大部分水分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粪便由消化道排除体外。 所以从生物体的能量消耗角度来看(新陈代谢),应该是先消化后排泄,当然,这种消化吸收的过程也不是一两天能搞定的,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见效,因此你吃了东西之后过一会才感觉到饥饿其实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