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猪会得什么皮肤病?
1、寄生虫病 (蛔目)异尖线虫病,线虫成虫寄生于消化道中,幼虫在消化道内移行时,可钻入肠壁黏膜下层,并在那里繁殖,由于虫体机械性和毒性作用,可引起胃肠道炎症和肠道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下降和精神沉郁,严重时发生呕吐,腹泻和脱水;当虫子死亡、虫体被消化液分解后,虫体的蛋白质又可作为营养物质被吸收利用。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以3~5月为高发时段。
(绦目)肠道内常见的绦虫有猪蛔目阔盘绦虫和异尖绦虫两种,前者主要危害仔猪,后者主要危害肥育猪。两种绦虫都可以穿过肠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产生全身症状,如食欲缺乏、消化不良、呕吐、腹泻、营养不良等,但一般不影响生长。
2、细菌性疾病 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猪皮肤病。这些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支原体(猪肺炎支原体)、螺旋体(猪附红细胞体)以及病毒(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等)。其中,细菌引起的皮病主要有脓皮症和传染性萎缩性皮炎。
①脓皮症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化脓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肉芽肿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全身各个部位)、粘膜(鼻眼周围)及附属器官(肛门、会阴部)的炎症反应,局部出现红色丘疹、斑疹或结节,并有分泌物或脓液渗出,继之形成脓痂、糜烂,严重的可见表皮脱落、肌肉溃疡,甚至引起全身中毒反应,造成生长发育停滞。
②传染性萎缩性皮炎主要是由结核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的传染病,表现为皮肤表面局部性或弥漫性的脱屑、红斑、毛囊炎、结痂,逐渐发生萎缩,皮肤失去光泽,粗糙而坚硬,伴有瘙痒,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天气里,痒感更为明显。此病在皮肤上遗留的疤痕较难恢复,影响猪只的外观和销售档次。
疥螨也属寄生虫类,常发生于冬季,可通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衣物间接传染。防治可用杀虫药膏直接涂抹患处,并杀死潜伏在车垫下的螨虫。
皮肤疾病的病原种类繁多,症状多种多样。因此,患了皮肤疾病后,最好能请有经验的兽医诊治。
疥螨病 症状:猪感染此病初期,病猪皮肤潮红,痒觉明显,尤以夜间为甚,在猪圈内来回摩擦或用身体蹭地。继而在鼻端、眼周、口腔周围及胸腹部出现针尖大小丘疹、水疱和脓疱。随后出现红斑、湿疹、结痂和脱毛,继发细菌感染后,皮肤表面出现结节和疣状增生,皮肤变厚变硬,表面附有污秽的痂皮,病猪消瘦。该病常发生于寒冷季节,一般在每年11月份至翌年3月份。常发生于小香猪身体前部如头(眼、鼻、嘴等周围)、腹部及腿部内侧等处皮肤上。
治疗:可选用克霉唑软膏(市场上有售)涂搽病猪病患处皮肤,或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病猪患处后,涂擦皮炎平软膏。此外,也可用注射用氯霉素研成粉末外搽病患处,效果也很好。
螨虫病(痒虫)
症状:该病发生于小香猪体表,革质增厚和苔藓化的区域,特别是耳根部,颈下、胸前、背部、腹下和股内侧,偶尔也见口角和鼻端发病。
治疗:用1%–2.5%敌百虫软膏涂搽患处,或用0.05%–0.1%皮炎平软膏(皮康霜)涂搽病患处,2–3天后即可见效。
隐球菌性皮肤龟裂癣菌感染 症状: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皮肤病变,但各类型往往混淆杂陈。主要发生于小香猪的足部。第一、第二类主要发生于前足,尤其是前脚背和前脚底部。第三、第四类一般见于后足背。第一类:典型的增生性红斑、丘疹病灶、形状不定,稍隆起,上面有红棕色痂皮,周围有红晕。第二类:在典型的增生性红斑、丘疹的基础上,病灶转变为坏死性的,上面有灰白色或棕黄色干痂。第三类:环形、圆形的斑块,周围有小结节、丘疹,中心痂皮脱落,呈鳞屑状,外观类似体癣。第四类病变:在上面三类病变的基础上产生慢性增生性肉芽肿;或由于蹄部感染,引起严重蹄叶炎,病猪出现跛行。
治疗:用3%过氧乙酸洗擦患处,每天1次,或用1%~2%的碘酒擦洗患处,每天2次。同时,配合全身性治疗,选用制霉菌素注射液等抗真菌的药进行全身治疗。
湿疹 症状:发生于小香猪腹部及后肢内侧等处,轻度的呈簇集性的小红斑及水疱或脓疱,破溃后结痂,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扩大,发生丘疹或湿疹,导致毛发脱落,皮肤的纹理变粗,以后皮肤增厚、开裂和形成结痂。
治疗:发生于腰背部的湿疹多系外伤后继发感染所致,可先用消毒液(如0.1%~0.2%高锰酸钾、2%硼酸、0.1%雷佛奴尔等)清洗后,涂撒消炎粉或抗菌素粉,再涂擦皮炎平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