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病是第几类传染病?
1. 弓形虫属于寄生虫,不是病原体。
2. 弓形虫病属于第二类病原性寄生虫病(原虫病);第一类是病毒性疾病如流感、艾滋病;第三类是细菌性疾病如破伤风、结核等。
3. 感染途径:消化道(吃饭,喝饮料)、呼吸道(吸入带有虫体的灰尘)。少数情况可以通过输血、手术器具和蚊虫叮咬传播。
4. Toxoplasma是通过孢子进行远距离传播的。当人们吃了被孢子里毒素污染的食物或喝了被毒素污染的水后,就可以引起急性传染病发生。 这种疾病可以引起腹泻、发热、恶心等症状。但是,一般来说,人类的免疫系统能够迅速有效地清除入侵的Toxoplasma,只有1%左右的感染者会出现较明显的症状并持续数天至数周。
5. 目前没有特效药。主要以支持治疗改善症状为主。 对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来说,一般通过药物治疗就能控制病情。然而,对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比如使用激素的患者或者艾滋病人,可能就需要进行注射用抗寄生虫药物的治疗了。常用的药物有氯苯胍、阿苯达唑等。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不直接用手摸生肉等,就能避免很多寄生虫病的感染。 如果感染了寄生虫也不要惊慌,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服药,大部分寄生虫是可以消灭的而且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
弓形虫病的防治措施
弓形虫病的防治需要长期的进行,除了要做好弓形虫病的基本预防工作外,最主要的还是做好弓形虫病的检疫工作,以及感染弓形虫病后的治疗工作。在对弓形虫病的防控中,要遵循"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
(一)弓形虫病的预防
预防弓形虫病要从多方面着手,养殖户在饲喂宠物猫、狗等动物时要保证其饲喂饲料中不含有感染源,即饲喂煮熟的肉类和其他食物,不偷吃或喂宠物吃鱼、羊肉等可能带有弓形虫虫卵的生肉,以免猫、狗感染弓形虫后通过打喷嚏等方式散播。人们在接触猫、狗等动物时要注意防护,避免接触猫窝以及猫粪等可能带有弓形虫的区域。在吃生蔬菜、肉食时要注意清洗干净,保证生熟食物的砧板、菜刀等器具分开,以免交叉感染。人们在妊娠期时要严格注意个人饮食和防护,保证远离弓形虫的感染源,避免因弓形虫感染对腹中胎儿造成永久性的损伤或致死。
(二)弓形虫病的检疫检测
对弓形虫病的检疫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准确率特别高的方法,当前国内外主要的检疫方法是以生物学检测为主,即在动物体内接种疑似弓形虫感染的血液、组织液,再观察实验动物是否发热、发病及死亡,同时对脑部和肝脏组织切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虫体,以此来判定检疫样本中是否含有弓形虫。这种方法的准确率虽然较高,但耗时较长,一般在3~6周。目前用于弓形虫病快速检疫的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这几种方法耗时较短,但准确率一般在80%左右。
(三)弓形虫病的治疗
感染弓形虫病后要早发现早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弓形虫病感染后,可通过注射磺胺类或呋喃类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辅以可的松注射和葡萄糖静脉注射以缓解脑部炎症,恢复体力,提高治愈率。治疗时要保证各种药物的剂量足够,治疗期在1周左右,可采取每天治疗,休1天的方式进行,在病情有所好转时还要再加强巩固治疗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