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犬咬伤如何处理?
被狗咬了,要不要打狂犬疫苗?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只有在被可疑的动物(未确定是否感染病毒的动物)咬伤或者抓伤时才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如果确认动物不携带病毒,则可以不打。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自家饲养的猫、狗等宠物,也应该按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因为病毒可以通过伤口侵入体内。 哪些动物可能携带病毒? 这里要提到一个概念——隔离检疫期,指从疑似感染的动物在被捕猎或者捕获之后开始计算,3个月之内都不应该让未经免疫的犬或猫接近,以防被感染。 目前我国只批准了20余物种的狂犬病的疫苗,这些野生动物之间存在较大的基因差异性,因此并非所有的疫苗都对所有野生动植物适用。比如,我们常听说的“土拨鼠传染狂犬病”就是由于忽略了隔离检疫期的存在而导致的悲剧。 那么,哪些动物容易感染狂犬病呢?根据病毒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两大类。其中,可以自然感染并传播病毒的野生动物包括野生的啮齿目动物、兔形目动物以及食肉目的狼和狐狸等。 而常见的家养动物中,猫科动物、犬科动物及鼬科动物则属于比较容易感染病毒的动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述动物容易感染病毒,但也并不是一定会得狂犬病。而且,感染了病毒的动物在发病前通过注射疫苗是可以得到痊愈的。
二、被狗咬了,会不会得狂犬病?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人被狗狗咬了后,病毒经过怎样的途径进入人体。一般情况下会有三种可能的传播途径:皮肤黏膜暴露(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如被舔)以及消化道摄入(误食疫苗稀释液)。 但无论是哪一种传播途径,都需要先穿透皮肤的屏障,才能进入体内。而在皮肤上,有两层屏障,分别是皮肤表皮和皮肤黏膜。皮肤表皮由角质层和透明角质细胞构成,有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作用;皮肤黏膜则是一层薄薄的粘膜,覆盖在口腔、鼻腔等腔道内,除了起到保护作用外,还可吸收养分。 这三层屏障就像三道关卡的守门人,能够阻止外部病原体的入侵。除非病毒数量大、毒性强烈,否则很难进入身体。
当然,对于疫苗来讲,能顺利进入体内的概率也不是100%。有资料显示,灭活疫苗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才能被吸收利用,此时如果有足够的抗体来中和病毒,就可以避免感染。所以,在注射疫苗当天起,接种者就需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保证良好的睡眠,同时注意避免喝酒、喝浓茶和剧烈的运动,以利于抗体的生成。一般来讲,接种疫苗后10天左右,血液中可以检测出抗体,一个月后达到高峰,这期间都能够起到有效的防御作用。